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6月27日下午,公司机关第一、第二党支部,西安分公司党支部、总承包事业部党支部联合组织了“不忘伟人初心 传承革命精神” 西安地区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积极分子们一同走进影院,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回延安》。
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回到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总理始终牵挂着革命老区的百姓,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他鼓励政府真抓实干、鼓励知识青年干事创业、鼓励老百姓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充分演绎出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讴歌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责任感。
观影结束后,党员干部们被影片传递出的爱国爱党精神所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断强化自身党性修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持初心、勇担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弘扬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观后感:
党员加燕飞:观看影片时,我几度哽咽,湿了眼眶。周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又与老乡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特别令人感动。周总理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情为革命圣地的发展作出贡献,离开延安时,总理千叮咛万嘱咐要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番,这也切实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透过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周恩来总理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新一辈共产党人铭记和学习。
积极分子王俊:作为一入党积极分子,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活动,通过这部电影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延安精神。“我的时间不多了,想多做点事儿”这是总理回延安之前说的话。1973年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文化革命的最后时期,革命老区的人民的生活还很贫困,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总理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延安。阔别延安二十六年再次回来,往事历历在目,片中总理不止一次提到延安小米饭,就是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养育了人民军队,但是看到现在延安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延安人民并没有过上当初承诺的好日子,总理心里难受。全片通过总理的回忆和现实交叉形成对比,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回顾历史、着眼当下,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积极分子许静:电影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晚年周总理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带领我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记忆,是一部看似质朴却饱含浓浓深情的电影,周总理内心所眷恋的,正如贺敬之当年的诗歌所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而延安的乡亲们回赠总理的,则是"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总理和人民的鱼水之情,让人泪目。这样一部饱含怀念、爱戴与追思的影片,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还让我们感受伟人魅力,接受洗礼,励志自己。我想说,其实总理的事迹依旧会鼓励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党员郑美洋: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角度宏观、事件重大、内容厚重以及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影片以小角度、窄切入点的手法,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为主线,运用时空闪回等手法,将一幅幅真实而又生动的画面重现,带领观众重回那段峥嵘岁月。通过观看影片,全体党员回顾历史,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党奋斗历史和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直以来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同志们也从影片中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更加增强了同志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员王蓉:提起敬爱的周总理,大家并不陌生,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理想坚定,高风亮节,功勋卓著,虚怀若谷。周总理是我们几代人心仪的楷模,学习的典范。这部电影用真实的感动,唤醒了当代人对历史的记忆,重现对伟人的敬意。一代伟人对于延安革命老区的牵挂 与当地人民心心相印,渲染了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氛围。伟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当下时代更要我们努力拼搏,锐意进取,这是本片的主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强调,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